音乐理论家于庆新先生做客我校21世纪论坛

发稿时间:2014-05-09 浏览次数:62

 

2014年5月7日13点30分,原人民音乐副主编、音乐理论家于庆新先生做客我校21世纪论坛,在软件学院报告厅为beat365网页版登录官网全体师生做题目为《音乐写作漫谈》的学术讲座。
于庆新先生以其多年在《人民音乐》编审的宝贵经验分别从选题、具体写作以及学术道德规范三个方面进行了实例分析。
一是关于选题的问题。于庆新先生指出目前音乐论文存在选题不当的问题,主要有选题错位、选题陈旧和选题大而无当。针对以上问题,于先生结合具体的文章,认为选题要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体现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注意问题的理论深度及含量、不做单纯概念的无谓争论。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立足于“新意”:善于发现“新问题”;以补充或商榷的形式分析现有现有研究成果并发现“新观点”;另辟蹊径找出写作的“新角度”。而对于如何写出有新意的文章,于先生提出以下要求:克服浮躁心态,培养严谨学风和刻苦止血的精神;广读博取,读“有字之书”;多参与、观察与思考;扬长避短,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捕捉选题。
二是关于具体写作的问题。于先生以人民音乐杂志相关栏目的写作为例,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作品评论”栏目的写作应做到纲举目张、言之有物和臧否适度; “民族音乐”栏目需要的是对当下关于民族民间音乐领域中的保护、研究、传承、发展及创新等现状和研究方法、理念的评论,以及新的发现等等。与此同时,提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写作文风,规范写作格式。
三是关于学术道德及规范。于先生强调学术的严肃性,提倡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尊重前人成果的科学道德准则,反对浮躁粗疏、剽窃抄袭、弄虚作假等不良学术不正之风。
在持续三个小时的讲座过程中,于先生以其长期从事编审工作的宝贵经验和职业的敏锐性,通过真实得当的实例诠释其在音乐文化解读的独到见解和真实感悟,为全院师生上了一场生动的写作课程。本次讲座在提高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增强教师的科研写作意识以及科研写作水平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附:于庆新简介
于庆新先生19796月调入中国音乐家协会《人民音乐》编辑部,先后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人民音乐》编委、编审,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新加坡华乐团艺术顾问。
先后在中央及地方报刊上发表音乐评论等各类文章数十篇。在《人民音乐》长期主持“创作评论”及“专稿”栏目,发起并主持了“回顾与反思”、“王洛宾与西部民歌版权归属”及“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等重大系列讨论。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编发的《张曙纪念文集》、《吕骥纪念选集》中任执行主编。发起并组织了1989年首届ART杯中国民族乐器国际比赛”及三届“龙音杯”中国民族乐器国际比赛。出任美国第一、二、三届“飞扬杯”民族乐器国际比赛评委。